5月27日,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、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(以下简称“加工协会”)理事长范顺科到河北立中集团调研,受到立中集团董事局主席臧立根、执行董事臧立中、科技·信息处处长郭义庆的热情接待。
立中集团创建于1984年,是一家专业从事研发生产铸造及变形铝合金材料、铝合金车轮、功能合金新材料、精密模具和自动熔炼装备的国际化企业集团,经过36年的发展,现拥有立中合金集团、立中车轮集团和四通新材一家上市公司。
立中合金集团始创于1984年,是专业研发制造铸造铝合金、变形铝合金的企业集团,是中国大型专业铝合金生产商,现拥有18家子公司。2019年,铝合金产能108万吨,产品牌号200多种,拥有用户400余家。立中合金注重科技创新,2004年成立了技研中心,该中心拥有世界先进的工业CT、扫描电镜、X射线衍射仪、氧氮氢碳分析仪等200多台/套分析检测仪器,通过了ISO/IEC17025国家实验室认证,并与国内外多所高校、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。集团主持和参与起草了8项国家及行业标准,承担了国家“863”项目、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项目、省级重大成果转化项目,获得了260多项国家专利、160多项科技成果以及30余项技术著作权。天津工厂生产线被评为国家数字化、智能化铝合金熔铸示范生产线。
立中车轮集团创建于1995年,是中国第二大铝合金车轮制造企业,拥有15家子公司,并在全球九个国家建立了办事处。2018年12月,立中车轮借助四通新材通过并购实现了重组上市。2019年,铝合金车轮产能2000万只,车轮模具产能1200套,轮胎组装产能300万套。立中车轮建立了合金材料研发制造、模具研发制造、工装设备研究制造到车轮产品设计、制造工艺研发、数字信息化应用的完整产业链研发体系。立中车轮建有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、2个省级工程技术创新中心、3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,2个国家认证实验室和1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,拥有200多名研发人员和200多台/套先进的检测设备。立中车轮承担了国家“863计划”、国际科技合作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等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项目,主持和参与起草了12项国家、行业标准,共获得516项专利、132项科技成果。数十项研发成果填补了国内行业技术空白,立中车轮在产品开发、技术研发能力上始终处于行业领先地位。2018年天津工厂被国家工信部列为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项目。
四通新材创建于1998年,是全球大型专业从事功能中间合金新材料研发、制造的生产企业,现拥有7家子公司。2015年3月,公司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。2019年,公司功能中间合金产能7万吨。四通新材注重科技创新,2006年成立研发中心,拥有院士工作站、河北省航空航天金属材料技术创新中心、河北省功能性中间合金新材料工程研究中心、中科院包头稀土应用中心等研发平台,并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、IATF16949汽车质量管理体系认证、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、AS/EN9100航空航天质量管理体系认证、ISO/IEC17025国家实验室认证。
臧立根表示,未来五年公司将始终坚持稳步健康原则,保持行业地位,进一步做强、做大、做精;同时他建议,加工协会继续充分发挥协会平台优势和桥梁纽带作用,通过网站、微信等媒介向会员企业传递更多行业信息,另外,他希望加工协会能够按期发布行业产能过剩信息,杜绝乱投资现象。
范顺科理事长在听取臧立根对公司生产经营基本情况介绍后,首先对集团辐射全球的产业布局和36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予高度肯定,然后简要介绍了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铝加工行业造成的影响。对立中集团今后发展,范顺科提出六条建议:(一)在全球产能过剩消费即将筑顶情况下,要聚焦主业、坚守主业,准确把握发展方向;(二)围绕生产服务业和金融服务业从新定位产品结构,守正出奇,行稳致远;(三)继续打造集团上市公司并优化公司股权结构,激发制度活力,争取利用资本市场助推企业跨越发展;(四)加强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,坚持优质优价,实现高质量发展;(五)加强有效创新,提高产品附加值,降低生产成本;(六)在保持集团基本盘面不变前提下,加强升级改造和智能制造,进一步将出口业务做大做强,实现稳中求进。另外,范顺科还简要介绍了加工协会近期与国家相关部门沟通,就推动铝加工行业去高耗能标签、争取阶段性优惠电价政策、建议《国家危险废物名录》修订、参与环保分级管理方案制定等方面所开展的工作及2020年加工协会会议计划。
加工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章吉林、副秘书长靳海明、铝业部主任卢建、铜业部副主任吴琼、铝业部业务主管张玉参加调研。(铝业部 张玉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