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1日由上海胜华电缆集团将与江西铜业共同出资成立江铜胜华(上海)电缆有限公司的暨投产仪式在上海举行。新公司总部将位于浦东,打造电缆产业转型升级、科技创新、资源整合的“千亿级”规模大平台。
江铜胜华(上海)电缆公司作为国资控股(江铜股比51%,胜华股比49%)的混合所有制企业,有望成为沪赣两地合作双赢,共同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、国企深化改革的标杆案例,也将助力打响“上海制造”品牌,推动“上海制造”的电缆品牌形成全球影响力。
上海民企与外省市国企“混改”的新探索——
这次两家企业的合资合作,一个鲜明特点是上海的民营企业与外省市领军国企开展“混改”,这在上海十分罕见。
长期以来,上海作为国资重镇和改革开放前沿,地方国企、中央企业、外资企业占比较高、实力雄厚。而外省市地方国企进入上海,市场空间有限,发展难度较大,也很少与上海企业在上海开展合作。
同时,上海民营经济实力相比周边兄弟省市也相对薄弱。近年来上海国资国企改革中,部分上海地方国企通过“引战投”等方式推动“混改”,其对象往往是央企、外企以及外省市知名的民营企业。上海本地民企很少能参与到上海国企改革进程之中。
因此,此次上海胜华电缆与江西铜业的合作,为上海民营经济发展和外省市国企来沪发展提供了新路径。藉此,上海民营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外省市国企的资金、品牌等优势,实现快速发展;外省市国企则可以借助上海在科研、人才、市场等方面的优势,利用民营企业体制机制灵活的优势,加快转型升级。
新成立的江铜胜华(上海)电缆公司由国资控股,采用民企的经营管理体制。混合所有、国资控股的属性,将有利于该企业进一步推动更大范围内的混合所有制改革。新企业总部位于上海,又是沪赣两地合作的产物,将有利于上海发挥城市功能,在服务全国的过程中打响品牌。
跨区域产业合作高质量发展的新示范——
沪赣两地电缆和铜业领域两大企业的这次合作,对实体产业高质量发展也有积极意义。
伴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,大量基础设施开工建设,线缆作为国民经济建设的重大产业之一,投资机会引起业内极大关注,市场规模得到迅速扩大。目前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电线电缆制造国,行业规模近万家,全行业产能过剩超过50%,线缆产能甚至可以满足全球近80%的市场。
但我国电线电缆企业中90%以上的是中小企业,设备平均利用率在30%-40%,远低于国际上70%以上的利用率。欧美等发达地区,前10大电缆企业的总产能都超过60%,而中国前10大电缆企业的总产能仅占全国的10%左右。
产品结构上,我国电线电缆低端产品大量过剩,高端产品比如高铁、航空航天、核电等领域电缆基本都依赖进口。
20年前,温州企业家张胜飞通过收购国企上海海新电缆厂,创办民营的上海胜华电缆厂,使濒临倒闭的国有小型企业迅速发展成为全国电缆行业的领军企业。自2003年以来,由于行业重复建设过度,国家发改委和质检局已禁止投资新建电线电缆企业。胜华集团抓住机遇,通过并购战略做大“上海制造”品牌,先后收购了上海海新电缆厂、上海浦江电缆厂、合肥电缆厂、新乡电缆厂、沈阳开元电缆厂、宁夏东风电缆厂、哈尔滨电缆厂等电线电缆行业的大中型企业;开发了分支电缆、特种电缆、橡套电缆、船用电缆、核级电缆、碳纤维电缆等高科技产品,实现了由低压向高压、由电力电缆向橡套电缆、由传统电缆向高科技电缆的飞跃,成为中国电缆行业的领头羊。
发展到了今天,上海胜华电缆集团经营者意识到,企业要实现下一步突破,必须进行新一轮的变革。特别是面对全球竞争、面对我国电缆产业仍有不少“卡脖子技术”受制于人,电缆行业领军者要大幅提高研发投入,集中力量推动产业升级、在世界范围内打响品牌。
但对于制造业民企来说,面对市场竞争、成本压力,提升研发投入的难度不小,掌握的创新研发资源也相对有限。这类企业通过与大型国企合作,有了国企资金和各类资源的支持,将极大地提升创新转型的能力。同时,与大型国企合作后,新企业将有能力更有效地实施电缆行业开放性市场化重组,化解产能过剩,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提升行业产能集中度和国际竞争力。
对于江西铜业而言,作为资源型国企,面对市场环境激烈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,企业也有迫切的转型需求。江西铜业集团希望借助于上海的平台,一方面进军上海市场,进一步做大做强,实现国际化发展;另一方面希望延伸产业链,打通上下游,通过创新驱动实现转型发展,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。
因此,此次合作对沪赣两地企业和相关行业来说,是一次互利多赢的合作,也是两地共同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促进高质量发展的一次生动实践。